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淬炼德技双馨师资队伍
培养新时代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大国工匠”,离不开德技兼备的“工匠之师”。
近年来,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系统性、基础性工程来抓,点燃了“加强师德修炼,开展业务培训,组织能手参赛”三昧真火,锻造出一支思想道德高尚、职教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出色的中职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铸就师德之魂 引领教师塑起德高身正的脊梁
从立志将青春年华献给武陵山区职教事业起,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倪元兵老师就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立、成功成才的价值观,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点,电子专业与工作岗位的对接点……
作为重庆市学科教学名师,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计算机老师杨华安,从事教育教学20多年以来,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刻苦钻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提出“四段六步”教学模式,有效促进教学成绩提高,在学校专业学科教学中独树一帜;努力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以培养更多计算机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倾注全部心血给挚爱的教育事业……
在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像倪元兵、杨华安这样甘于奉献、敬业乐业、严谨治学的好老师不胜枚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生命源泉,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师德兴则教师兴,教师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刘必昌说。
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师德师风评价与考核制度保障、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党风廉政建设等强有力的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在制度上有抓手,在个人行为上有对照,在评价考核方面有依据。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章制度;切实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工作;按师德量化考核计分办法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聘任制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规范了教师的职业言行,让他们的行为有考核、评价的“硬杠杠”。
不仅如此,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以开展推优推先及评优表彰活动,举办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或师德楷模报告会,积极开展“我是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等,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成立思想政治工作科,建立健全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还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加强教职工团支部建设,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通过教师意识形态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教师队伍风清气正、教风纯洁。
丰富培训内容 为教师提供本领增长营养大餐
“6年前,我有幸到德国参加中德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项目培训。在8个月的集中培训中,我主要学习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和德系汽车维修技术。”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汽车维修专业老师罗林说。
正是由于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派罗林到德国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和职业教育理念,才使他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显著提升,获得了德国教师资格证书、行动导向教学法证书、德系汽车机电维修师资格证书,构建了“教师定站、学生流动”的“工作站流水线”实训教学模式。
2015年参与对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汽车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操作培训,2017年到上海龙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参加行业实践,2018年参加新能源汽车专业行业调研,2019年作为培训师参与连续3期的雨露计划汽车维修培训……在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的支持下,汽车维修专业老师撖韶峰近几年到企业、行业参加了多项实训,他的实践能力更强了。
这两位老师参与的专业培训,是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生动体现。
在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看来,要促进教师素质持续提升,推动“双师”结构优化,就要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探索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补充机制。
因此,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制定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教师全员培训方案》等条例,规范了教师队伍管理,并为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书,学校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如何对在职教师广泛开展业务培训?该校为教师提供“培训大餐”: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名师培育计划”,加强与本科院校的联系,开辟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渠道;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聘请专家进校展开专业实践教学、项目指导的相关教育教学,以国培、市培、区培、校本培训等方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鼓励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利用假期到行业充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此外,该校支持重点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带头人,重点专业负责人到市内、国内知名高校访学及出国培训,让“双师型”教师培养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从企业能工巧匠、行业专家资源库中聘请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各类学习和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勇攀技能高峰 以赛促教成就业务精湛的能力尖兵
去年11月24日至26日,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现场决赛在山东举行。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由伍朝艳、田忭卉、彭华娅组成的服装专业教学团队,参加了此次决赛。
3位老师将土家族非遗项目西兰卡普与服装的3D走秀信息化技术进行结合,创作了精致作品《非遗明珠·西兰卡普—二方连续图案在服装上的应用》。作品凝结了3位老师历时6个多月的精心打磨和创意构想,经过网络初评和现场答辩,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职组教学设计赛一等奖,开创了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取得荣誉的新高度。
精通20多种机床刀具操作,培养了2000多名数控技术人才,并实现100%就业……从2010年来到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至今,何方孟老师凭借过硬的能力技术成为数控专业带头人。他代表学校及个人多次指导、参加技能大赛和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比如,2013年,何方孟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数控加工项目获得指导教师三等奖,2014年,他指导学生参加第31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2014/2016年指导学生参加重庆市“文明风采”创造发明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2017年指导的科技创新项目“多适用型可旋转衣架”获得“区长奖”,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第33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二等奖。
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培养出多位在各类比赛获得好名次的教育教学能手,成就了不少“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的高手。仅在今年,该校参加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选送参赛的10个项目全部获奖,收获了5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可喜成绩。
事实上,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以技能大赛为平台,不断优化配置实训设备,建设满足师生需要的实训场地,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校内说课培训、专业剖析等教学竞赛活动和校外的各类教育教学比赛,或是让能力突出的教师当学生参赛的“军师”,从制定参赛方案,实施训练计划,到训练科目细分到人,进行练习时的层层把关……不仅提高了教师“参赛实力”和“指导能力”,也引领他们在比赛中实现自我突破。
以“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为例,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要求师生间相互配合,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注重言传身教和实践能力培养,并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经过反复练习,共同完成比赛。
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借技能大赛东风,让“双师型”教师队伍得到实实在在的“竞赛锻炼”,为产教融合和内涵发展注入生机。
截至目前,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组织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各类培训210余人次,培训专业带头人20人,培训双师型教师160人,培训骨干教师23人,派出10名专业带头人赴德国、新加坡深造,组织50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华东师大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组织65名教师参加了“双师型”教师培训和技能考证,跨省研修40人,先后组织130名教师到各合作企业参加为期1个月的企业实践。
近两年来,学校承担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1个、市级课题8个、区级重点课题10个,教师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教师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40余人次,教师指导学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奖160人次。
来源:重庆日报